文章
  • 文章
搜索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案情分析 >>安徽信息站 >> 安徽省长王清宪在合肥接见,青岛市代表团
详细内容

安徽省长王清宪在合肥接见,青岛市代表团

时间:2021-09-14     作者:为民监督网【原创】

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优势,是一座优秀城市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9月10日下午,安徽省长王清宪与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一行举行工作会谈。期间,王清宪表示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同时他也十分看重青岛作为长江以北地区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的价值和制造业实力,希望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军率领青岛部分企业家来安徽调研前不久,由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张军带队的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同样南下合肥,并前往庐州大道、中国声谷以及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地调研。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进入“十四五”以来,青岛与合肥的联动愈加频繁,从考察调研到项目落地,不一而足。

那么,在两座城市频繁联手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打破了此前两地“遥遥相望”的格局?

凰探第865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于莹

王清宪会见杨军

9月10日下午,安徽省长王清宪与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一行举行工作会谈。据报道,杨军此行率青岛部分企业家来到安徽,主要是就发挥政协作用、推动青岛与安徽交流合作开展调研。


座谈会上,王清宪提到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三地一区”的进程中,安徽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并指出合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优势明显。

同时,王清宪也表示十分看重青岛作为长江以北地区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的价值和制造业实力,希望发挥两地政协在推动交流合作中的作用,促进两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更大作为。

对此,杨军表示将积极发挥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促进青岛与合肥、与安徽的协作对接,助力高质量发展。

透过上述信息可以看出,合肥与青岛实现南北跨区域携手,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方面,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而杨军带领部分青岛企业家一同前往安徽,也为此次调研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杨军一行南下安徽调研前不久,由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张军带队的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同样来到合肥多地展开调研。

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南下

青岛合肥联动!

作为两座同样注重资本力量的城市,青岛与合肥的联动逐渐走出资本的小圈子,在城市运行及精细化管理等更大范围展开交流。


9月8日上午,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张军一行到中铁四局庐州大道项目展开调研。调研期间,耿涛表示骆岗公园的规划建设是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城市公园,未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青岛和合肥可以多交流经验,共同加速生态环境项目建设。

当天,耿涛、张军一行还前往中国声谷考察。作为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孕育出了科大讯飞、中科类脑、推想科技、华米科技、龙芯中科等一批独角兽企业。

据报道,青岛市考察团一行先后听取了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与入园企业孵化模式,并深入体验了基地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产品与科研成果。同时,中国声谷运营单位总裁祁东风还向青岛市考察团一行介绍了中国声谷发展的两大法宝——“部省市联动+市场化运作”

事实上,合肥在推动产城融合以及灵活运用市场逻辑与资本力量方面,均有成功的实践经验,而这对于近年来愈加重视资本力量的青岛,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如青岛正在着力培育的智能家电以及轨道交通装备两大产业集群,对于产城融合就有着比较大的需求。

另一方面,青岛还有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青岛蓝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落地,在推动这些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部省市之间联动,协同推进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正因如此,青岛市副市长张军在调研考察过程中提到,中国声谷已经为全国产业基地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质样板,其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次日,考察团来到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调研考察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工程建设运行经验,从城市精细化管理层面,取经“合肥模式”。

一般来讲,城市间的交流考察,往往都是选择综合实力高于自己的城市,但近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选择与自身实力相近,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城市作为交流考察的对象,如青岛市政府考察团南下合肥;还有一向被成都视为对标对象的上海,频频到访成都。

不可否认,一座优秀城市走向卓越,必然要有足够出彩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依托,但在愈加关注城市发展综合实力的今天,城市发展的“短板”往往会被无限放大,如何加速补齐短板,借鉴并对标部分领域发展优势明显的城市,便是最好方式之一。

再说回青岛与合肥,如果回顾两座城市过往的一系列布局便能发现,两座城市越走越近,并非没有理由。


青岛合肥,为何越走越近?

青岛与合肥,一个是长江以北地区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一个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城市。

在国家战略中被赋予的重要定位,让两座城市的联动成为大势所趋。

尤其是对于近年来显著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联动的青岛而言,通过与合肥这样的副中心城市深化合作,有助于其更好与长三角核心城市联动,毕竟“一口吃不成胖子”。

而合肥虽然身处长三角城市群,但因为身边有杭州、南京这样的城市存在,自身辐射效应与发展潜力得不到最大程度释放,此时“另辟蹊径”,向北打开发展空间,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自身发展的需求,为青岛合肥的“双向奔赴”创造了条件。但让两座城市真正走到一起的,还是产业与城市发展理念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青岛的家电制造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有“南顺德,北青岛”的说法。2008年,安徽省政府宣布把合肥打造成与广东顺德、山东青岛并肩而立的家电制造基地,并计划用8到10年左右的时间超越顺德和青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实际上,只用了3年。

进入21世纪后,合肥便抓住了中国家电产业链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和西部转移的大潮,成功吸引海尔、美的、格力、长虹、TCL、三洋、惠而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在合肥落户。

如今的合肥,不仅家电制造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芯片、显示屏等高端产业同样发展得有模有样,更有了“中国IC之都”的称号,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合肥家电产业发力的过程中,也遇到过“缺芯少屏”的问题。

为此,合肥引入了京东方,除了给予政策性支持外,还承诺拿出90亿元资金,与京东方共同投资,敲定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

而青岛,虽然以工业立市,但仍面临“产业发展动能不强、全国竞争力仍较弱”的问题。于是,青岛效仿合肥的发展路径,引来了在合肥城市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京东方,力求补上家电制造业发展的短板。

青岛与合肥,正从单点企业的联动,上升到产业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

如今,再谈及青岛与合肥,除了产业布局之外,更多还是会谈到两地颇为相似的发展思维。

被誉为“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市政府,先后投资了京东方、蔚来等一批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验证了合肥“独具慧眼”的判断力。

如今的青岛,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市场逻辑与资本力量,战略投资也开始不断涌现更多的“独角兽”。

与合肥相似,青岛战投同样不注重短期回报,从遥遥相望,到往来频繁,青岛与合肥的联动,一定是着眼于城市长远的收益。

编辑:杨现力

友情链接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按钮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5027935867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托管 | 管理登录
中国为民监督网 seo seo